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沪深交易所重磅发布!退市新规 - 定了
【上市公司】沪深交易所重磅发布!退市新规 - 定了
浏览次数:【231】  发布日期:2024-4-30 21:30:1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上市公司】 【强制退市】 【资本市场】 【交易所】 【退市新规
 

  4月30日,在新“国九条”对加强退市监管的引导下,沪深证交所修订完善并正式发布相关退市规则(统称“退市新规”)。

  整体来看,本次退市标准的修订,是在2020年退市改革的条件上进一步突出对财务做假、内控失效等乱象的威慑力度,完善对非法行为的全方位、立体化打击体系。其中,在此前2年连续做假达到一定比例强制退市的条件上,新增1年严重做假、3年及以上连续做假的情形,新增资金占用和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等退市标准,释放“零容忍”信号。

  另外,本次退市标准的修订还进一步收紧了财务类退市指标,加大绩差公司的退市力度;适当提高市值退市标准,推动市场化退市功能充分施展作用。

  据记者了解,在规则修订进程中,沪深证交所在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对反馈意见涉及事项进行了充分论证。从总体影响评估来看,本次退市规则靶向精确,瞄准“空壳僵尸”和“残渣余孽”,突出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不针对“小盘股”的企业。同时,规则实施设置了划断安排,确保新旧规标准平稳过渡,从严打击连续多年做假和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不予整改的企业,明确投资者预期,强化风险揭示。

  科学设置多元化退市指标

  精准锁定无投资价值公司

  本次退市改革坚持优胜劣汰的监察管理政策导向,持续发力推动绩差公司、劣迹公司“应退尽退”,不断巩固深化退市改革成果。

  记者了解到,现有强制退市指标主要针对“皮包 公司”和“残渣余孽”。本次改革科学设置重大违法退市适用范围,严格没有投资价值公司认定标准。

  第壹,拓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适用范围。调低财务做假触发退市的年限、金额和比例,新增一年严重做假、多年连续做假退市等退市情形。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做假达不到退市标准的,实施ST风险警示,实现对财务做假打击全覆盖。

  其一,凡是行政处理认定做假的,不管金额大小均需被实施ST。其二,做假金额比例年限达到一定水平的,坚决退市。将现有“连续2年做假金额5亿元以上且超过50%”的指标,调整为“1年做假2亿元以上且超过30%、连续2年做假3亿元以上且超过20%,或连续3年及以上做假”三种情形。据此,原退市标准无法出清的单年大额做假、多年连续做假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第贰,加大绩差公司淘汰力度。现有组合指标为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人民币,本次改革强化持续经营能力考核,出清绩差公司。其一,将主板亏损公司营业收入指标从1亿元调高至3亿元;其二,亏损中增加利润总额为负的考察维度。

  第叁,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并继续坚持不同板块不同化的标准设置。2020年退市改革设置了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后,尚无公司触及,本次该指标拟对主板A股(含A+B股)适当提高至5亿元人民币,旨在加大市场化出清力度。

  第四,新增三种规范类退市情形。将资金占用、内控审计意见、控制权长期无序争夺等并入规范类退市情形,增强规范运作的强约束。一是新增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退市情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无控股股东的,则为第壹大股东)及其关联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达2亿元以上或超过净资产30%,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改正期限内未能归还的,将被启动规范类退市程序,以退市震慑违规占用行为,督促占用方及时偿还占款。

  二是新增内控非标审计意见退市情形。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或未根据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第壹年ST、第贰年*ST、第叁年退市。该指标设置了递进式实施程序,有益于进一步施展内控审计意见作用,督促公司规范运作。

  三是新增控制权无序争夺退市情形。上市公司控制权无序争夺,造成投资者无法获取上市公司有效信息的,依序实施ST、*ST,直至退市。控制权无序争夺属于典型的企业治理乱象,投资者难以判断信息披露有效性,通过退市予以规范,重在施展震慑作用。

  新老划断平稳过渡

  对相关指标给予一定改善期限

  本次退市规则改革充分考虑市场平稳过渡的客观需要,追溯适用安排总体遵循“不溯及既往”原则,对于财务类、规范类、市值类等指标均给予了一定的改善期限。

  一是关于财务类退市指标。更改后的主板财务类“亏损+营业收入”组合指标等从2024年年报开始适用,明年适用组合财务指标触及退市的企业家数预计在30家左右;明年可能触及该指标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企业约100家,这些公司还有超过一年半时间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2025年底仍然未达标准,才会退市。

  二是关于交易类退市指标。修订后的市值类退市指标也设置了6个月的过渡期,除已锁定退市的企业外,沪深两市当前仅3家主板公司市值低于5亿元人民币,均为风险警示公司,且部分公司已多重风险交织,面临其它类型的退市风险。

  三是对于规范类退市新增情形。修订后的钱财占用和控制权之争退市自新规则发布之日起施行。新规则发布实施前,实施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已经发生变化,且现任实际控制人与资金占用方无关联关系的,原资金占用行为不适用新规则规范类退市。内控非标意见退市情形,以2024年度为第壹个会计年度,说白了若公司因2024年年报被出具内控非标意见,被交易所实施ST且后续两年均未改善的,最早将于2026年年报出具后被强制退市。

  四是关于重大违法类退市指标。总体根据不溯及既往和稳定投资者预期的准则,以上市公司收到行政处理事先告知书为新老划断时点。新规则发布实行后收到行政处理事先告知书的,适用新规则关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规定。新规则发布实施前收到行政处理事先告知书的,适用原规则,不再追溯适用。

  五是从严打击财务做假和资金占用。新规对连续3年及以上财务做假退市、资金占用未解决且未变更控制权、新规之后收到财务做假行政处理决定书实施ST等情形予以有限追溯适用,目标是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惩办力度。

  加强投资者保护

  杜绝“缓兵之计”一退了之

  上市公司退市后,主体仍然存在,责任还要承担,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因退市而改变,坚决杜绝“缓兵之计”一退了之。

  针对退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交易所等证监系统单位已作出具体安排:一方面,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普通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多种投资者索赔方式,均已经有实践。后续,相关单位还将加大代表人诉讼的适用力度,积极为投资者主张权益;灵活运用代位诉讼、支持诉讼,应对损害公司利益行为;提升民事诉讼的便捷性,强化投资者追究责任意愿。

  另一方面,强化对违规公司退市前后行政、刑事和民事等立体追究责任力度,加大维护投资者权益。一是就存在非法行为的“残渣余孽”强化问责追“首恶”,及时予以立案查处,从严处罚“关键少数”。二是刑事、民事等多方面追究责任救济同步跟进,切实提高非法成本。如紫晶存储案的主要责任人此前已经被公安机关批捕; ST华铁ST摩登 被资金占用一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简称“投资者服务中心”)对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公司部分高管提起代位诉讼。普通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案件开始依次落地,强化惩恶扬善、扶优限劣的鲜明导向,不断增强市场各方的敬畏之心。

  记者进一步获悉,投资者服务中心将积极施展专业作用,支持投资者行权维护权益,推动健全退市进程中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一方面,对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投服中心将加强案件预研预判,综合运用支持投资者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方式,要求上市公司及其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顶级管理人员等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投资者服务中心还将支持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资金占用长期不解决等情形负有责任的“关键少数”一追到底,通过开展股东代位诉讼,依法要求责任主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维护上市公司合法权益。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1【天娱数科】5月累计20家上市公司公告公司或相关方被立案 - 公告次日正威新材等7股跌停
2024-6-1【观典防务】应声一字跌停!5月20家上市公司公告公司或相关方被立案 - 观典防务实控人仍侵占1.59亿元资金未归还
2024-6-1【上市公司】A股1元以下股票数量创历史新高
2024-6-1【控股股东】最严重可能退市!一个月内11家上市公司独董发函督促要求整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
2024-6-1【控股股东】最严重可能退市!一个月内11家上市公司独董发函督促要求整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
2024-6-1【上市公司】惨烈!连续20个跌停 - 超70万股民踩坑!
2024-6-1【上市公司】历史罕见 31股跌破-生死线-!这类公司已资不抵债 营收最低不到400万元-附名单-
2024-6-1【上市公司】历史罕见 31股跌破-生死线-!这类公司已资不抵债 营收最低不到400万元-附名单-
2024-6-1【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盛开的玫瑰并不多
2024-6-1【上市公司】应健中 - 提防仙股带来的市场风险 投资者要持有靠谱的公司
 ● 相关资讯专题
天娱数科】  【正威新材】  【*ST越博】  【*ST文投】  【*ST三盛】  【公告公司】  【观典防务】  【资金占用】  【实控人】  【上市公司】  【投资者】  【控股股东】  【生死线】  【资本市场】  【耐心资本】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