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广东各地在文博会上亮出-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成绩 以文兴业,城乡绘新景
【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广东各地在文博会上亮出-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成绩 以文兴业,城乡绘新景
浏览次数:【873】  发布日期:2024-5-24 7:03:0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羊城晚报记者黄磊

  非遗展演、助农直播、旅游资源推介……第贰十届文博会5月23日开幕,在第13号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文旅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展区热闹非凡,广东大力推动岭南文化“双创”服务“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成效悉数展出。

  同时,广东21个地市纷纷围绕“百千万工程”等主题,结合各自文化产业发展特点与优势,尽数展出特色文旅产品,展示文化产业发展亮点与成效。

  文旅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增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广东各地深度挖掘自身资源,做深做精文旅产品,以“文旅+”打响地方特色品牌,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源活化成为文旅发展新法宝

  本届文博会开幕当天,来自汕头的西门女子英歌队现场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英歌舞,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这时,展馆内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广东各地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成效,展台上摆放着各地工艺、美术、农产品等,一场具有乡土气息的“粤味”文旅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广东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文旅资源丰富多样。通过充分结合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广东推动文旅融合提档升级,为“百千万工程”添力赋能,加速描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图景。

  阳江背山面海,钟灵毓秀,“山、海、泉、湖、林、洞”等自然资源遍布全市。当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缔造楹联文化、风筝文化、海丝文化等特色文化名片。2023年,阳江累计接待游客1459.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92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同期同口径相比分别增长65.3%和113.1%。

  云浮则依托自身文化资源,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下足功夫。近年来,云浮大力推进磨刀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国恩寺(斋堂)、梁家庄园、国宝黄公祠等文保单位的修缮和展陈项目;加快推进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邓发故居红色氛围文化提升布展项目顺畅完成;对云城区东西街活化提升,使得百年老街焕发生机,成为延续文化、留住乡愁的又一重要地标。

  “文旅+”成为地方出圈新方式

  文旅品牌的塑造是增加关注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做深做精文旅产品,探索“文旅+美食”“文旅+体育”“文旅+非遗”“文旅+康养”等多样玩法,广东各地纷纷打响特色文旅品牌,变资源优势为发展胜势。

  去年以来,汕尾这座海滨城市“火出圈”。据统计,2023年全年,汕尾接待游客3454.67万人次,同比增长350.7%。这些数据背后离不开当地精心策划的文旅活动。通过举办“冬养汕尾”文旅品牌推广活动暨首届中国散文诗节、 汕尾市 开渔节暨“汕尾味道”海鲜美食旅游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等一批重大文旅活动,汕尾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梅州则借助 五华县 中超主场赛事效应,策划“一场球激活一座城”系列活动并获评 广东省 2023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活动包含观看精彩竞赛、游览美丽风景、领略客家文化和品尝客家美食等多重体验。正是借力这一活动,梅州这座城市的美誉度和产业活跃度不断提高。

  空气鲜、水质鲜、物产鲜,城乡美、自然美、文化美……湛江把“鲜美湛江”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赋能湛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融入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创新理念、强化举措,进一步提高湛江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潮州深入开展“非遗+旅游”“文物+旅游”,以潮州古城为引领,推动“流量”转化为“留量”,带旺旅游消费。

  美丽经济成为富民兴村新业态

  以文塑旅,以旅促产。借助文博会这一平台,一批优质农文旅项目向更多人讲述着“文旅融合”与“ 乡村振兴 ”之间的双向奔赴。

  乡村旅游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进程中,广东各地用好青山绿水优势,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将乡村的文化遗迹、特色建筑、民间技艺、田园风光等文旅IP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积极构建乡村非遗文化体验游、 生态农业 观光园、 智慧农业 产业园等新型业态。

  茂名通过推进“百墟千村振兴计划”,着力缔造油城墟、疍家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5个样板墟,激活农旅消费新热点。同时,茂名建成 乡村振兴 示范带“精彩100里”先行段、高州市甜美果乡示范带、信宜市“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等18条 乡村振兴 示范带(风貌带),涌现出高州元坝村、信宜双合村等一批示范亮点村。

  河源拥有众多古村子、古民居。通过积极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举办追龙、忠信花灯节等非遗民俗活动和文艺活动,河源以文化项目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乡村游还带动民宿行业火起来,让村民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清远清新三和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当地通过试点乡村运营,让这个无名小村变身美丽“民宿村”,大量游客到此欣赏自然风光和古朴建筑。据介绍,广东近年来着力缔造一批乡村旅游住宿特色品牌,截至2023年末,已在“ 广东省 旅游民宿管理系统”登记的旅游民宿共1510家,同比增长36.9%。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13【红色旅游】山东 - 红色基因为文旅产业添动力
2024-6-12【《关于推动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意见》】河南 - 即将发布-关于推动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意见-
2024-5-28【文博会】新质生产力赋能 - 书写文旅融合大文章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